之前,去了趟日本京都,買東西的時候,一個娃娃臉的年輕女售貨員算錯了錢,讓我多付了3日元。我絲毫沒有察覺,繼續逛街,走出一個店的時候,卻發現她正在街上著急地找人,找的是我。她一見到我,馬上誠惶誠恐地鞠躬。這種誠惶誠恐的抱歉和誠惶誠恐的感謝,在日本常常見到。當看到另一個人對自己的小小損失和小小善意如此在意,似乎很容易就化解了彼此的鴻溝。 回來后,在車上遇到一個臺灣人。她說臺灣最近有一項政策,所有吃不飽的孩子,都可以到便利店領免費便當。她不明白的是,為什么總有大陸人聽說這事后,就問她:怎樣防止有孩子去冒領便當?她覺得特別奇怪。如果可以吃飽,誰愿意去領免費的便當呢?人是需要尊嚴的??!聊著聊著,她又說,在臺灣,我認為善是循環的。在這里,感覺好像沒有……哦。讓我尷尬的是,她還問我:“如果事情發生在大陸,真有能吃飽的孩子會去領免費的便當嗎?我沒有回答這個問題。只是望向車窗外,雨后的玻璃幕墻格外通透明亮,似乎可以倒映出對面那一排老舊不堪的老房子的。 我突然感覺,我們失去了一些本該珍重的價值,這些價值曾經由我們創造,屬于我們,需要我們將它們傳承下去,交到孩子的手上??赡芤驗榉凑眯亩紱]有好報——你把iPhone借給那個沒錢打電話的“大學生”,搞不好被騙得團團轉。我們失去了某些過去。又因此失去了某些未來。未來應該在孩子處。但大人活在欲望社會,已經不知不覺連累了孩子??纯瓷鐣侣劺锏暮⒆印麄兒饶谭叟掠卸?,坐校車怕出事,上幼兒園怕虐待,上大學怕畢業沒有工作……他們承受著整個社會的惡果,我不知道他們會不會為了一個免費便當,就失去自己的尊嚴。 父母在圓明園寫到此一游,孩子就在埃及寫。學校里只教孩子怎樣打敗別人。問題是,我們明知自己的不堪,內心卻不敢讓孩子真正成為一個無私、誠懇、說真話、真性情、樂于助人的人——我們擔心這樣的人會成為一個殘酷世界的龍套。
我們是善,孩子就是下一個善因。來自勞務派遣公司的優秀文章
|